Chenglooll: “奔的”在更多的情况下体现了虚荣心。杭州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了,摆“酷”的人已为数不多了。因此“奔的”留下来没有多大必要。
匿名:杭州的“奔的”现在比较无奈。我想是因为杭州的出租车都是“帕萨特”、“红旗”这样的档次,已经不错了。如果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多数出租车是比较低档的车,生意可能会更好。
匿名:北京的出租车用车有个演变过程,其中也有些市场规律可循。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五菱微型车最早出现在首都的街头,随后是大发以及昌河、哈飞等“面的”,打破了皇冠、公爵和蓝鸟等进口中高档轿车对出租车市场的垄断;每10公里10元钱的价位,也打破了出租车高不可攀的局面。一些“的哥”也感叹:那个时候真出活。
此后,从“面的”到夏利;从富康、捷达,再到伊兰特、索纳塔,用北京“的哥”们的话说,活越来越不好拉了。由于北京城市面积比较大,出租车费动辄三四十块,甚至更多,一些市民也越来越不敢打,外地来京办事的人打车也谨慎了很多。
匿名:我在上海也打到过“奔的”,而且的哥服务很好,我下车后他还给我名片,说以后需要可以打电话。当时问那位的哥,他说收入马马虎虎。不知上海“奔的”总体情况如何?
记者胡巍:据说上海“奔的”经营情况还不错,一般“奔的”都有自己的固定关系客户,除此以外,空闲时再去“扫马路”。杭州的运管部门还专程去上海取过经。
游客:杭州的出租车档次真的不错,比北京等城市好得多,让乘客坐好一点的车当然好,有时在北京坐出租车真是难受,是太差了一点。但服务需要提升,杭州现在许多的哥认路水平都不好,可能因为许多是外来的吧。
游客:我还是希望“奔的”能在杭州“奔”起来。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都想想办法?上次钱报不是请来过名的哥吗?他们的生意做得不错。杭州这样一个城市难道连100辆奔的的市场都没有吗?
记者盛伟:我也有同样的愿望,问题是政府要引导,政策上要有所倾斜。有一点是肯定的,亏本的买卖没人做,如果有钱赚,肯定有人干。
沈荣江: 就在一二年前,国内许多城市都曾在出租车档次上动过脑筋。尽管这次在油价等外界的因素下,认识到了虚荣的痛处,真是很典型的公共浪费。十分希望特别是政府决策部门在考虑这样的超前的消费方面,能够多一点节简意识,把百姓的钱用好,把国库的钱使在刀刃上。
韩先生:“悉听尊便”,说得轻松了点,“奔的”上路是政府提出来的。是不是决策失误,要敢于承认。我一直在关注,此前,全国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就是浙江的媒体不作声,我作为一个浙江人觉得脸上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