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大家往往会用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艰难、竞争的激烈。而在台湾,参加高考的考生却不用太担心能否考得上,因为台湾的高考录取率达到90%。相反,台湾高校在每年招生工作中面临诸多苦恼。日前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麟征女士和台北大学郑又平教授接受央视专访,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录取率高难为了谁
主持人:岛内高校录取率很高,但录取的分数线却非常低。在2005年的高考中居然出现五科总分77分就可录取,这么低的录取分数怎么看?
郑又平:我教过一个学生,我记得教政治经济学,有一天让学生读一本书,读完以后,问学生读到些什么东西,那本书我记得很清楚,叫做《中国企业无限公司》,讲大陆这几年的经济崛起。学生想了一下说,有,我有心得,中国很强大。我说300页的书,除了中国很强大,还有没有别的?学生说,就是中国很强大嘛。那天我气死了,把他们训了一顿。
这孩子很可爱,后来看着我说,郑老师,我已经大四了,过去三年来,老师们根本不要求我们念什么书的,大家都这样子。今天你这堂课我已经很用功了,我把这本书读完,是我四年来第一次读完一整本书。
张麟征:现在学校最苦恼的事是学生素质不高,有下降的趋势。另外令人头疼的是经费的问题,公立学校的经费现在差不多拦腰砍了,私立学校的经费也是要靠他们自己去募集。所以现在学校没钱,我们花在一个大学生身上的经费不到日本、韩国的三分之一,学生素质怎么会好呢?
高校为何扩张不止
主持人:台湾一直存在高校数量多,生源少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还一直在不断地扩大?
张麟征:这与台湾的教育的政策有关。从某个点来看,又跟台湾的政治有关。在台湾,现在每个县市都要争取设一个大学,要让所有专科学校、技职学校都升为大学,省立的变成“国立”的,这是讨好选民的做法。高等教育扩张膨胀,这跟台湾的选举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郑又平:为了争取选票,当局不断开出不切合实际的承诺,地方上的政治人物更是不断企图用建新大学展现政绩,这种状况下,学校数量持续增加,招生数字不断扩张,一些高校,尤其是私立或者新成立的学校非常紧张,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生源不足,就像台北大学这样的学校也在思考十年、二十年之后,说不定也招不足一个班,那时怎么办?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能向大陆招生
主持人:如果台湾开放大陆应届毕业生到岛内就读,对岛内的教育事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郑又平:它可以解决目前学校碰到的财政困窘,可以化解台湾大学生源不足的因难,可以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张麟征:如果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升学,同学之间有竞争,在互相激励之下,学生的素质会有提升,大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比台湾一般的大学生积极、投入,会对台湾同学有所激励。
郑又平:年轻人之间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快速沟通,快速交流,那“台独”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台湾的年轻人会看到,大陆年轻人跟我一样,他们的思维,他们的理念跟我是共通的,更不要说大陆学生到台湾的大学就读,会变成一个有效的管道,将大陆目前进步的、开放的、改革的讯息带到台湾年轻人的心里,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促成两岸人民的交流。
教育问题不在教育
主持人: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台湾有很多高校计划从大陆招生,但台当局认为这样会影响台湾学生就业。台当局的这种做法是保护台湾教育吗?
张麟征:对于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就像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观光一样。虽说这两个政策完全不相干,可是在台湾当局的心目中,他的考虑是一样的,他就觉得我开了大门,你大陆的观光客或者学生来到台湾之后,通通都是“第五纵队”,都是来做间谍的。
这当然是他们表面的一种说辞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开放两岸密切交流,结果会导致“台独”市场越来越萎缩,至少在目前“台独”当局执政的时候,这已经是足够的理由了。
要改变目前台湾高校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不应从教育方面去改,台湾的经济问题不在经济上,财政问题不在财政上,教育问题也不在教育上,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政治上,除非能够把陈水扁罢掉,要期待民进党当局一夜之间幡然悔悟,把以前的错误的政策通通推翻,是没办法实现的。
资料:7月初是台湾高考的日子。据了解,今年台湾大约有16万普通高中应届生参加高考。目前,台湾各类大专院校有170多所,今年大约计划招收14万名考生,预计录取率将达到90%。
央视《海峡两岸》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