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天路之旅”今晨鸣笛
· 起点: 万事俱备,列车待发
· 青藏铁路建设大事记
· 终点: 等待幸福的火车
· 中国敢于迎接挑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终点: 等待幸福的火车
拉萨全城盛装迎通车
  火车就要来了。整个西藏,都在兴奋中等待着。拉萨街头迎风招展的彩旗、盛装的拉萨火车站、就连庄严神秘的布达拉宫,也披上了大红的横幅 。只要一说起“火车”这两个字,街头不会汉语的藏族汉子,也会马上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是的,为了拉萨河畔那一声清越的汽笛长鸣,为了那一列开往幸福的火车,西藏人民已经等候了太久。

  盛装相迎:

  拉萨从没这么热闹过

  昨天的拉萨城已是一派喜庆的气氛。大街小巷挂满了彩旗和五星红旗,“热烈庆祝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的横幅随处可见。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前,“西藏人民感谢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的大红横幅,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鲜艳。在拉萨最热闹的八角街上,经营着一家藏银首饰的藏族汉子果杰正仔细地展平一面国旗的皱角,小心地把它挂在店铺的门口。“拉萨从来没这么热闹过。”从没走出过拉萨的果杰对即将到来的火车充满了期盼,“听说以后每天坐火车进藏的游客会有三四千人呢。八角街会更热闹了,我的生意会更好了。”盘算着以后的日子,果杰笑得很满足。

  通往火车站的拉萨大桥也已被鲜花装点一新。火车站前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为庆典搭建的主席台已经准备就绪,工人们正忙着铺台布、拉横幅、安装调试通信应急车、冲洗站前广场……一切都显得忙碌而有条不紊。

  藏族女孩吉宗:

  我要坐火车去北京

  “坐在火车里看不看得见外面?”在布达拉宫旁一家藏族餐馆里,23岁的藏族女孩吉宗小心翼翼地向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长舒了一口气:“这就好了。”

  吉宗最远只到过离拉萨400多公里的日喀则。在她的生活里,没有火车这个词。“我在电视上看过火车,过几天我就要到车站去看真的火车了。”这让她一直很兴奋。 高中还没毕业,吉宗就开始在这家餐厅当服务员了,不过现在她有些后悔自己当年不爱读书的事了。20岁的妹妹玉珍措姆在长沙的中南民族学院上学,“每年回家她都会告诉我很多外面的事。”通过妹妹,她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很多人住在几十层高的“半空”中;除了刚刚知道的火车,还有一种叫“轮船”的东西也能装着几百人在水中走。“外面比拉萨发达很多。”这让她有些羡慕,也一直想出去看一看。

  当记者问她火车通了之后她最想到哪里,她想也不想地回答:“成都,还有北京。”因为成都有她的男朋友落木公,而北京,有她知道的天安门。“到这两个地方要多少钱?”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吉宗明白了什么是硬座,什么是卧铺,得知硬座的票价只要几百元后,她开心地笑了:“我现在已经存了1000多元了,再存几个月,我就可以坐火车去看妹妹了!”

  浙商干祥土:

  火车通了,市场来了

  “我们的商贸城销得这么好,就是借了火车的光。”西藏温州商贸城的董事长干祥土这些天的心情一直不错,他投资近8000万的商贸城刚刚结顶,就已经有超过70%的摊位完成招商了。“火车开通后,进出西藏更方便了,很多原来在兰州、西宁的温州商人都在商贸城定了摊位,准备转过来呢。”干祥土笑着告诉记者。在西藏的浙商有上万人,其中像他一样的温州商人就有7000多人。

  干祥土是第一个进西藏“吃螃蟹”的温州商人。20年前,年仅19岁的干祥土怀揣着全家东拼西凑的1万元钱到了拉萨,凭着一台缝纫机,他从走街串乡兜售服装开始,20年来,包过工程,回收过旧废铁、旧机械,一直到今天,投资建成了西藏最大的商贸城。“那时候出去一趟真是不容易啊。”干祥土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从西藏收购旧机械运回浙江,从拉萨到西宁,路上就要走四五天,有时遇上风雪天气,一困就是10来天,艰苦不说,风险也很大。“现在好了,火车通了,进西藏的人流量大了,运输成本、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了。”干祥土说,自己就准备在西藏扎根干下去了:“如果做得好,再建一个商贸城,把更多的浙商吸引过来。”干祥土准备大干一场。        本报特派记者 陈欣 王天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