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一位老人,我们都喊她杨阿婆。
杨阿婆已年逾八十,没有子女,老伴也在20年前就去世了。杨阿婆是一个盲人,她在老伴病故后就患眼疾失明了。
听一些长者说,杨阿婆年轻的时候,是远近有名的刺绣高手,不仅绣得好,而且绣得快。她能把狗狗猫猫绣活了,能把花花草草绣出芳香来。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说明人们对她绣技的认可。杨阿婆在失明之后,仍能够摸索着绣出一些好看的图案来,不过速度已经慢很多了。
杨阿婆心地善良,在失明之后,她开始学着做纸扇。她先将一些硬纸壳剪成扇子形状,然后再用针线细心地缝制上牙子和手柄。杨阿婆做出的纸扇漂亮而结实,非常实用。只是刚开始做的时候,她要用几天时间才能缝制一把,光是引针穿线就要花费半天时间。
渐渐地,杨阿婆做纸扇的手艺娴熟起来。她穿线的时候,将线头沾一点唾沫粘在手指上,另一只手拿针轻轻一捻,线头便轻易地穿过了针眼。看了之后,令我们这些双目健全者都感到自叹不如。
每当到了暑天,杨阿婆就会把她缝制的纸扇抱出来,让乡亲们随便挑拿。后来,一些孩子干脆就跑到杨阿婆家里去,一边听她讲故事,一边看她缝制纸扇。待一把纸扇缝制完毕,便被孩子们争抢着要去了。
现在,杨阿婆一天能缝制六七把纸扇。于是,有的邻居就把一些花花绿绿的纸壳收集起来,然后送到杨阿婆家里去。
村里人几乎家家都有两把杨阿婆做的纸扇,甚至村里人的一些亲友家也有了杨阿婆做的纸扇。因为,她缝制的纸扇,一点都不比集市上卖的那些扇子逊色。有一次,我曾不解地问过杨阿婆:“阿婆,你缝制的纸扇这么好看结实,你为什么不收一点钱呢?那样,可以贴补一下生活。”
听到我的问话,杨阿婆抚摸着一把纸扇,慈祥地笑道:“俺能做的事儿,也就是缝几把纸扇。只要别人不嫌弃是俺这个瞎老婆子做的,俺就很知足了。再说,俺每天都缝几把纸扇,日子也能过得踏实点儿。”
我被杨阿婆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她那些平实的话语里面,是否包含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呢?在炎炎夏日里,当人们挥动手中的纸扇,感受它带来的一丝丝清凉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杨阿婆。
当一个人时时想到把关爱和善意送给别人的时候,他(她)从别人眼中感受到的会是什么呢?——是尊重!
因此,每年春节的时候,到杨阿婆家拜年的人最多;而在平时,杨阿婆家的桌子上总会有左邻右舍悄悄送来的礼品和饭菜,水缸里的水也总是满满的,从未断过。
■矫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