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能适应中国传统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吗?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忧。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莲花港儿童之家分园的毛伶雁老师,专门就此作了课题研究,并且已经获得一些答案。
从多年来进行“幼小衔接”的经验看,孩子需要具备这样一些能力:一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孩子的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二是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三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独立阅读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爱思考等习惯。而这些恰恰是蒙特梭利教育内容的重点。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认为孩子只有先学会独立,然后才能得到发展,因为他不再依赖别人,他因为独立而有了广阔的智力发展的空间。
同时,由于在反复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工作”中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必然让孩子在小学学习和生活中减少很多麻烦。比如,一日学习结束,他一定会自觉地把书本文具都放入书包,免得第二天上学时才慌张寻找;又如,在开始做功课前,他一定会把他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而不是想到什么找什么,影响学习的效率。
由于老师对孩子敏感期的良好把握,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得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得到了满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家长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比如在蒙氏自由教学中长大的孩子们,在进入传统学校后能否适应老师的方法和态度?
其次,家长们担心的是传统小学无法像蒙特梭利教育那样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在课业负担重、反复进行机械背诵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再次,家长们谈到,当蒙氏教育让孩子们习惯了“自主学习”而不是“集体授课”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课堂上表现出“不遵守集体纪律”的现象,该如何解决?
毛伶雁老师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一开始孩子有“不遵守集体纪律”的情况存在,但是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都逐步适应了集体授课的方式。
当然,在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中,老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与蒙氏所倡导的“爱和自由”的理念,实现了更好的衔接。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