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讲全球化,全球化的动力在哪里?不是城市也不是国家,城市只是全球化过程的一个接受者,全球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一些跨国服务公司,包括银行业、广告业、法律业和会计业等。
当汽车公司、食品公司、汽油公司开始遍及世界各地时,如果提供财务、法律、银行业或者管理咨询等有关服务不能够随着全球化进程而进入的话,他们就会失去最好的机会。比如伦敦一家法律公司为我提供法律服务,现在我要在圣保罗跟可口可乐公司签一个协议,那么我就需要他们在圣保罗有自己的办事处。
通过这些办事处搜集到的信息,我们对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进行估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是重要的,那么在这个城市当中的办事处也应该越重要,在这些办事处之间交流的知识、技术、人才、指令和项目也就越来越重要。
研究揭示:中国四城市的国际性
我们把纽约和伦敦作为参考目标来研究其他的城市与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和相似度。比如以伦敦的数据为依据,其他跟它作比较进行判断。从研究结果看,中国4个城市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有着很值得关注的表现。
第一部分:先看中国四个城市的纵向变化。
2000年时,香港排在第三位,属于第一梯队,北京、上海、台北排在第二梯队,台北第18位,上海30位,北京33位。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相当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全球服务的基地。它与前两位伦敦、纽约相差很远,但跟东京差距不是很大。
2004年,前三位看起来还跟以前差不多,但是后面一些城市开始发生变化了。北京、上海、台北从前40位跃升到前30位了,并且吉隆坡、北京和上海进步很大,北京排在第22位,上海排在23位,台北排在25位。
再看这几年连接度变化的数据,这4个城市的排位依次为上海、北京、香港、台北,其中台北为负数。
第二部分:再看这些城市的横向连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让人惊异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问的问题,这些城市在哪里?它们是如何进行连接的?它们全球化的倾向怎么样?地区化的倾向又是怎么样?而全球化的倾向如何主要是看它跟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度如何。
第一城市圈就是伦敦和纽约,遥遥领先,我们把它叫做主流的分支网络。第二层城市圈可以看到在亚太区的三个城市,香港、东京、新加坡,还有其他的两个城市,巴黎和法兰克福,大家注意这是模糊集合的分析,所以这个城市圈和其他几个城市圈会有互相重叠的地方。比如第二层城市通过法兰克福与其他主要欧洲城市联系,如布鲁塞尔。接下来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它们有自己的分支,这个集合通过洛杉矶与悉尼与美国欧洲这些太平洋城市相连接,再通过另外一个欧洲的财务中心,慕尼黑与其他东盟城市,比如华沙、布达佩斯和其他的城市相连接。这样,北京和上海就占据了中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个和拉丁美洲一些城市作个对比,它们形成自己的一个分支集合,不与中心城市产生连接。这样的城市还有台北、曼谷、雅加达等。
这些结果意味着什么呢?我刚才说过,全球化就是商人在新的城市投资开办新的办事处。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拥有高连接度的城市不可能地区化,但目前连接度不高的城市当中却要分有地区化倾向和全球化趋向的。从这个分类当中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被分化出来,与其他城市不同,它们具有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北京、上海何以特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把这些过程分为三类:
第一是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比如广告公司,它不能给所有的国家都拍一样的广告,要根据不同的国家进行不同的广告策略,和这个国家原有的文化很有关系。最早期的全球化过程也就是在各个不同国家的首都建立办事处,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一些会计公司和其他服务公司就开始在亚太区首都城市建立他们的办事处,比如东京、首尔、吉隆坡,曼谷这些城市。这样西方公司可以把他们的工作领域拓展到亚太地区来。因此除了首都城市,即使是第二大城市也不能有这样的国际服务公司。像日本大阪虽然是一个很发达的城市,但由于东京的关系,它在拥有国际服务公司的数量上远远不如东京。这其中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新加坡,它是作为东南亚城市门户来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城市就是香港,因为它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门户,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是通过香港辐射全球的。
第二个过程是时间、空间过程。也许很多人会把全球化认为是一个最终的结果,但实际上全球化是绝对不会停止的,它是不断进行的一个过程。通常讲的全球化是从日本、西欧、北美这些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的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进程它会越来越密集化,到了20世纪末,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赚钱做生意的前景如此之大,以至于香港已经不够用了,结果上海和北京在一个全球化的策略决策当中逐渐成了世界城市。上海不是首都城市,但它也成为世界城市在亚太区当中的一个。
第三是城市经济过程。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城市在运用办事处的信息的时候,是否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信息的储存仓库?好的影响应该是这样的:在城市进程当中,这些信息被利用,将城市的经济复杂化;许多专业人士、经理人不断使这些城市的经济得到发展。这些办事处的信息不断地制造新工作,因为这些新工作城市变得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复杂化,使城市成为真正的世界城市。作为一个证据,我前两天正在读上海的一份英文报纸,这份报纸上报道上海有10种新的工作,这也证明上海不断把它输出和输入的信息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使它变得更加有活力。
杭州不必与上海竞争
浙江的老百姓也许会更多地关注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
在世界网络研究当中,我遇到很多批评,认为我们没能把更多的城市放到研究中来。我想说,并没有所谓的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就好像我们没有非全球城市和非世界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在世界的背景下进行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我对杭州有两点要讲:
首先全球化是通过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商业模式和商业组织来进行的,这种发展导致了两个同步的但是却是相反的变化,一个是分散化,一个是集中化。我们可以说,在服务业方面也有分散化倾向,比如说在巴西或者是中国,这也是可能的。
第二点就是世界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多节点的城市网络,一些城市之间其实是相互合作的,对于杭州来说,它与上海的位置不是互为竞争的地位,如果把自己放在上海的竞争者的地位来说,会失去这些作为上海周边城市的优势。杭州可以在另外的利益上对上海进行补充,新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