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一群同龄孩子聚在院子里写作业,遇到难题便窃窃私语讨论一番,做完作业一同跳皮筋、捉迷藏,直到爸妈来喊吃晚饭仍留连忘返……回忆起自己20年前和小伙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学习的情景,现在的中年人都津津乐道。
而今,放学铃刚响,学校门口翘首以待的家长们就纷纷涌进校园,忙着接孩子回家。到了家,房门一关,离开学校的孩子们只能闷头写作业,然后自娱自乐。
■本报实习生 徐秀姑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讯 往昔那些曾让无数孩子开怀的学习小组究竟上哪儿去了?近日,杭州青蓝小学为此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项调查。
兴趣小队取而代之
在如今孩子们的心目中,学习小组已是个遥远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小队、雷锋小队等各种兴趣小队。这不,青蓝小学四年级的8名小学生拿着一堆实验道具鱼贯而入,在会议室里向记者演示起了各种小实验,那架势还真有点小科学家的味道。
“去年暑假,为方便开展假期活动,班里同学自发组成了各种小队,我们科学小队就是其中之一。”队长洪鹄告诉记者,“后来假期结束了,我们小队却没解散,并一直活动至今。”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基本以小队形式为主。参观消防大队、做实验、学雷锋、当义工……孩子们的小队活动内容比以往的学习小组更为丰富。
但活动时间却显然无法与学习小组相提并论——“除了寒暑假,我们平时只能选择在双休日活动。”四年级小学生管惟中嘟囔着说,“上回我们做分辨鸡蛋生熟的实验,没有现成熟鸡蛋就用皮蛋代替,挺有意思的,可惜活动凑不齐人,8人当中有3个没来。”
忙碌让“小组”渐行渐远
“我们班上的同学大都住在不同的小区里,距离较远,难得去同学家串门,所以连一周一次的小队活动都很难凑够人,更别提要天天在一块儿的学习小组了。”一位女生这样感叹。例如,在该校由8人组成的科学小队里,只有2名学生住得近,因此也只有他俩才有机会在放学后一起写作业。尽管属于同一小队,但小伙伴们也就在学校里或个别假日才能在一起活动,放学回家后打电话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除了住得远了,孩子们课余没时间一起活动也是学习小组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忙的,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各种兴趣班。这个周六学钢琴,那个周日学图画,有的周四晚上还要学英语……每天不是你没空,就是他不闲着,自然没多少时间凑一块儿了。”说起消逝的学习小组,青蓝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褚群星则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据褚老师介绍,她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长笛、钢琴、舞蹈、合唱团等各种辅导班。这样一来,就算是同一个小队的成员也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搞活动,更不用说每天放学后在一起学习了。
“小组”还能走多远
如此看来,学习小组消失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那么取而代之的小队又能走多远呢?令记者惊讶的是,学生和老师在接受采访时都对此表示不甚乐观。
一提到对小队活动有什么不太满意的地方,小队员们马上像霜打过的茄子,嘟囔着说:“活动次数太少了。有时候,好不容易凑齐人,也会因为爸妈不放心而作罢。”
“家长们护犊心切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现在马路上人多车多,爸爸妈妈自然不放心孩子独自出门。受整个社会环境影响,小队活动确实偏少。”褚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我只能想方设法补救,例如,尽量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给他们创造小队活动的机会。至于外出参观这样的大活动,只要有可能,我都亲自带队,以便打消家长的顾虑。”
学习小组消失了,希望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不会因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