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导而优则写。最近,出版社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著名导演的人生“金矿”,纷纷推出名导传记。走读杭州书市,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费里尼自传《我是说谎者》以及由《时代》杂志资深影评家理查德·席克尔撰写的《伍迪·艾伦:电影人生》争奇斗艳,夺人眼球。
很多名导的电影虽然出名,但是因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手法,很多普通观众都有观赏障碍,而名导传记成了解读他们电影人生作品的钥匙。
由于名人传记种类繁多,近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是名导自传由于与电影的天然亲缘关系,而比一般的名人传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人生的参照感、体悟感,而被很多读者和书商所看好。
贾樟柯
力荐《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是黑泽民惟一一本自传中译本,由南海出版社引进。这个奇怪的书名一上来就很夺人眼球,它源自日本常用药材——蛤蟆油。提取油的办法是给蛤蟆照镜子,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面目,它便会吓出一身油。黑泽明戏称自己就是那只蛤蟆,而这本自传也是被吓出来的。
对于观众而言,通过一本自传去了解导演的情感世界很重要。对此书评价甚高的知名导演贾樟柯认为,黑泽明把自己比作玻璃缸里的蛤蟆,在镜中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样,吓出一身油,这油却为世间良药,用来慰伤止痛——他看到世事的荒凉和不完满,检省自己与世界。
《蛤蟆的油》记述黑泽明晚年对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回忆: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到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踏入电影界,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导演的过程。《蛤蟆的油》于1978年完成,1984年首次在日本出版。68岁的黑泽明写道:“如果从我的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
贾樟柯说:“黑泽明曾言,他一生都在寻找电影之美,此书可看到他寻找的轨迹。他们那一代亚洲导演充满血性,故有能力面对人性,挑战自我。”
自传
成费里尼电影“导读”
“我没有任何放诸四海皆准的观念,我也宁可没有。”“他必须被他所看到的事物吸引,但同时又有偏居一隅带来的疏离。”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我是说谎者》也同样如费里尼的电影一样,打上了费里尼个性标记。
在费里尼的电影作品目录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名字:《八部半》、《甜蜜生活》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五次奥斯卡金奖。一位姓江的大学教师在翻了这本书之后不足两分钟,就决定买下它。“思想深度、哲理性和文笔华美,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多的读懂费里尼的电影。在阅读自传时,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
《我是说谎者》书里收录了费里尼写下的工作笔记(更多的是像梦魇一样的絮语),画的漫画、速写,还有他一生的履历等等。电影界评价费里尼的电影,说有着强烈的“费里尼风格”的个人标记,这种鲜明的风格同样存在于他的文字和绘画中。
消解
对伍迪·艾伦的误读
伍迪·艾伦,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最机智和最多产的电影导演,却甚少谈及自己,亦常常为人所误解。
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伍迪·艾伦:电影人生》中,伍迪·艾伦面对《时代》杂志资深影评家理查德·席克尔的采访,侃侃而谈近四小时,话题涵盖他作为电影人的方方面面。伍迪·艾伦对于电影的激情来自何处,他是如何拍电影的,又如何以电影来探讨他所痴迷和执著的论题:道德、信仰、两性战争、现实与梦幻的冲突,以及偶然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信息都成为了解读伍迪·艾伦的密码。在访谈文字之前,理查德·席克尔提供了一份长篇序言,提纲挈领,综览伍迪·艾伦的电影之路。
“相对于看他的电影,这一定是更‘解渴’地了解伍迪·艾伦的思想。”一位伍迪·艾伦迷说。
本报见习记者 徐俊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