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于1947年在杭州成立的进步学生社团前日喜庆60岁生日,这个以“为人民而艺术”为理念的社团吸收了4名年轻新社员,试图将爱国、爱人民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传递给新一代的大学生——
本报讯 1947年,一个学生社团抱着爱国、爱人民的激情和理想在杭州成立了,60后的今天,这个当年的进步学生社团重回母校,并试图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时代,反映时代”的理想传给刚刚招收的新社员。前日上午,今艺社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举行,老社员们给今天的美院学子讲述了发生于60年前的一个个故事。
1947年,今艺社创办于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它提倡“为人民而艺术”,要求社员“甘心献身艺术,把艺术还给人民,为人民而努力”。今艺社是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导师是倪贻德、蔡仪、刘苇三位教授,共有社员30多人。1948年,今艺社被迫解散,但其精神已渗透国立艺专的各个进步社团,学生们成立了“艺专学生会”、“女同学会”、“壁报联合会”、“水手合唱团”等团体,走上街头画难民、流浪汉,朗诵艾青的诗歌,还有学生披上戎装。上世纪80年代初,今艺社恢复活动,现已有社员七八十人。
60年过去了,当年这个由热血青年组成的团体涌现出了刘江、杨成寅、吕国璋、张文俊、郑朝、苏天赐等艺术家。在前日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当刘江、郑朝等几位老社员在台上回忆起当年的青春岁月和理想情绪时,台下的年轻学生如同看60年前的老电影般新鲜,一次又一次地报以掌声。著名书法家、今艺社理事长吕国璋在现场认真地说:“当年参加今艺社我们无怨无悔!”
他对现场几百名美院年轻学生说,“为人民的艺术”首先是关心人民的命运、人民的生存、人民生存的条件,做到这几点要有一个思想基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时代,反映时代”。
这个团体的理想主义气息和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国美院学子,新媒体系学生在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跟拍今艺社社员的活动,并制成了DV。
2006年的冬天,今艺社老社员的平均年龄已超过80岁,年龄最大的已93岁,最小的也已近80岁,而在前日的活动现场,中国美院4名优秀师生成为该社的新社员,年龄差距达60余年的新老社员完成了一次薪火相传的程序。
“这些老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和对理想的执着深深吸引了我”,新社员之一的美术史论系大四学生王娅蕾有些激动,她在现场告诉记者,“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为后,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学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本报记者 裴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