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们看王家卫的电影,镜头那个晃悠,我们觉得太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觉得他太闷骚,太慢。
十年前,我就明白从容是一种好心态;十年后的今天,我面对我家那个心态从容、不知着急的小孩,一迭声地喊:快点快点快点做作业,快点快点快点赶上班里的好学生。
这十年,生活快得让人好像要跟不上趟了。那天中午,冬阳灿烂,我偶尔在街上走走,迎面而至的午后逛街人,感觉中好像都是80后的了。我突然觉得了边缘。
这十年,所有的人好像都在快速地往前赶,快快快,以前说,“深圳速度”都体现到了那边人的走路上,现在这边也有了体会,并且更加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打心底里觉得一不留神就被时代甩下了。
为什么这感觉如此强烈?因为我们瞧见的尽是那些走到前面去的人,四下里飘飞的尽是各类榜单,发财的,成功的,换大房的,泡小蜜的,以及虽没发财虽没换房……但折腾着好像随时要发财要换房……的,那些背影将大家的心暗示得焦灼起来。
似乎没有哪个时代的成功标准,被如此高度浓缩成物质标准,也没有哪个时代的焦虑这么区域狭窄。所以,怎么不急呢,这日子当然慢不下来。
中国人从来喜欢比较,价值标准单一的这时代,比较的欲望和暗示更是铺天盖地,被比在后面的人更是你追我赶。在心跳过速中,是不是真的没人觉得不适?
显然不会,只是中国人太明白了,你可以慢,你可以有自己的定力,但这个定力和慢,在如今中国你得以你自己生活质量的跌幅为代价。你从容,可以,但在人人焦虑往前冲的当下,你得牺牲自己的处境甚至尊严换取从容,于是,你其实也从容不到哪里去。
更何况,人作为社会的人,生存于一个生态链里,当周围人要过快日子时,你怎么可能脱链呢?所以,我对着办公室的同事喊:快点快点快点,要排版了。我对着我家从容的小孩喊:快点快点快点,你想不想当好学生!
所以,人还得往前冲。
所以我们就常常面对快的荒诞果实,比如,看演唱会,坐在第一排的都要站起来,后面的自然都要站起来;看个病都焦虑着是否要送红包,结果人人都送了,结果等于白送;每个家长都让孩子学业加码想抢跑,结果,个个抢跑等于白跑,苦的是这个时代的小孩……
快快快,我们快了自己的心,也最和自己的心过不去。我们不仅催促着自己,还催急了下一代的急性子。
于是心里就不和谐了,欲望似乎越来越不加掩饰,就觉得身边的人越来越猛,日子快得让价值观也跟不上了,不停地调整,还是跟不上。就想着能慢下来。
大家都在嚷,慢下来,慢下来。甚至跑到《论语》里去找依据。
这样的声音,我不知有没有用。尤其是在这样一片曾经有过深重的贫穷记忆并且资源稀缺的土地上,要让我们慢下来、从容下来有多难。但正因此,也多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