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陈茶香
· 为君一挥手
· 步非烟 妾非妓 ——与金庸先生商榷
· 梦的入口
· 戒之在得
· 耕斋点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君一挥手
■小李飞刀
  落日时的紫禁城,霞光倾泻在宫殿上,煞是壮观。忽然,有一大鸟飞过,鸣声欢快而嘹亮。随后,一阵琴声响起,轻柔平缓,流水般地蔓延开去,像一粒粒水珠,落进人心的干涸处。一曲《秋鸿》,描写雁群在严冬即将来临的深秋时节,从北而南的远征,表现了演奏者“游心于太虚”、“志在霄汉”的思想境界。琴声悠扬婉转,令人荡气回肠。弹琴的故宫古琴鉴赏家郑珉中先生对我道:“为君一挥手,因为您是至人啊。”我顿时止不住想落泪。

  竹林七贤之一、那个擅弹《广陵散》的嵇康,曾作过一篇《琴赋》,在赋的末尾他说:“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他在感叹着,能理解琴的人很稀少,有谁能珍视它呢?能通晓雅琴妙处的,恐怕只有“至人”了。如今,83岁的郑珉中先生,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丝毫不沾一点人间烟火气,坐在我面前,神情冲淡、古朴、平和、沉静。

  大玩家王世襄先生曾对我说,他的夫人袁荃猷与王迪、郑珉中皆为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弟子。如今,管平湖的学生,陆陆续续都走了,就剩郑珉中先生一人了。现在的郑先生弹得跟老师管平湖几乎一样。如果想听“绝世清音”,赶紧拜访郑先生去。

  郑先生是个很和蔼的老人,同时也很谦逊。他总是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文物工作者,没有什么学问,琴也弹得不行。他还起了个南郭琴叟的称号,说自己不过是在琴界里充数的一个老头罢了。郑先生寡言,沉默的时候大多数。但是无论站立或坐着,都很端庄大气。

  一位圈内人在我去拜访郑先生前再三叮嘱我,郑先生是古琴演奏家溥雪斋的姑爷。但在郑先生面前,千万别提溥雪斋。溥雪斋是清代皇族后裔,才华横溢,学问很深。尤其琴艺精湛,风格洒脱。1966年文革伊始,溥雪斋就受到冲击。溥雪斋一身傲骨不甘受辱,即离家出走。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是郑珉中先生心中永远的伤痛。喝了一壶茶后,郑先生在回忆往事时还是说起了溥雪斋。“我岳父溥雪斋他们在解放前就组织了一个北平琴学社,当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社员,解放以后,南方的今虞琴社的查阜西先生组织了北京古琴社,我也成了会员。那个时候,我每天都练琴,旧曲子我都熟,没落过一天呐!”

  我明显感觉到郑先生在念“溥雪斋”这三个字时,唇角抽搐了一下。中国旧文人,视古琴以高雅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所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它与中华文化中“君子以玉比德”的传统审美观念达成了高度一致。我想,当年溥雪斋先生的绝尘而去,定然也是抱着“宁为玉碎”的决绝之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11 为君一挥手 ■小李飞刀 2007-2-6 48257178002CE1734825722F002812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