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3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环境伦理学的公正和价值
· 陈望衡:请让鲜花开放!
· 环境美学及城市生活
· 第124讲预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陈望衡:请让鲜花开放!
●“请留下鲜花让人欣赏”反映的是人本体的立场
●“请让鲜花开放”反映的是自然本体的立场

■本报记者 陈骥 本报实习生 董志强 整理 周广利 摄
  环境出了问题,人们往往会把责任和罪名扣到工业文明头上,认为工业社会以来出了两大问题:追求高效益和追求高科技。但我们要反问,难道我们可以不要这“二高”吗,恐怕也很难回答。有学者认为,不是追求“二高”出了问题,是人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其中首要的观念就是哲学观念,所以环境哲学就应运而生了。其中就派生了环境伦理学和环境美学。

  从历史上看,环境对于人来说,大致充当如下角色:人的抗争的对象;人的掠夺的对象;人的栖身的场所;人的安身的场所;人的乐居的场所。环境伦理学说环境是人的家,侧重于环境是人的栖身之所、安身之所;而环境美学说环境是人的家,则侧重于环境是人的乐居之所。

  敬畏生命

  1915年,德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译乘船航行在奥戈维河上,夕阳西下,他猛然发现4只河马带着他们的幼崽朝着驳船行进的方向一起向前游动,猛然间,“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脑海出现了。生命是不容易的,我们要敬重生命,珍惜生命。

  英国科学家罗夫洛克提出著名的“盖娅生态圈假说”,盖娅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母,用这个名字来命名地球生态圈,意味着地球是有生命的。人和自然具有血肉相关的联系,我们应具有更为广大的对生命的爱。

  把爱扩大到自然

  社会伦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环境伦理要求将这种爱扩大到自然。不过,环境伦理学讲的自然生命的家,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的。要区分几种不同意义的对自然生命的爱。

  区分生态之爱和绝对不杀生的对自然生命的爱。绝对不杀生,这种对生命的珍惜诚然可敬。但反对猎豹捕杀羚羊,对羚羊是仁道的,可是,对猎豹就不仁道了,因为猎豹要生存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一规律。

  区分个体生命和物种生命。从环境伦理立场出发,我们看重的不是某一个体生物的生命,而是这一物种的生命。比如野猪是保护动物,但如果野猪的数量过多,超过了当地环境一定的承受力,也可以有计划地捕杀一些。

  区分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我们反对“君子远离庖厨”的虚伪,但对动物的死亡也要尊重,其实,对死亡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反对残杀动物,也反对虐待、虐杀、戏虐动物。有人将小猫放入微波炉烤,试验它能不能活,这就是缺乏起码的对生命的同情心。没有对生命的起码的同情心,人就不为之人,实际上连动物都不如。

  区分以人的方式爱护动物和以动物合乎本性的方式爱护动物。爱护动物,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动物以自由。《庄子》反对“以人养鸟”,主张“以鸟养鸟”。它说,鲁侯认为一只误飞到鲁郊的海鸟是神鸟,将它供养起来,每天给它奏乐,给它吃肉,结果不到3日,那鸟给吓死了。这是“以人养鸟”的罪过。《庄子》一书中多次说到,两条鱼儿躺在涸辙中,相濡以沫,苟延残喘,看起来是仁爱之至,但其实,不如让它们“相忘于江湖”。只有让动物在真正合乎自己本性的生存环境中生活,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

  区分对生命之爱和以感伤主义对待生命的方式。文学中有很多感伤主义对待生命的表现,如对春芳消歇的感叹,这诚然很能打动我们的心灵,但这是审美的态度,不是伦理的态度。按环境伦理的态度,生老病死,犹如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是合理的,无须过分伤感的。

  对待生命最根本的,要有一种敬畏感。生命是伟大的、神秘的、精致的,它是自然最伟大的创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13 陈望衡:请让鲜花开放! ■本报记者 陈骥 本报实习生 董志强 整理 周广利 摄 2007-8-21 钱江晚报d00132007-08-2100028;钱江晚报d00132007-08-21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