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通讯员 周明露
日前,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MBA高级研修班上,1992年起历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的孟晓苏讲了他对房地产发展的一些思考。
房地产业眼下仍处在增长期
从1994年开始,孟晓苏和同行研究房地产的周期规律,其中包括已经持续发布13年的中房指数。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时,结识了一些美国的房产权威专家。他们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周期是10~20年,英国、日本是10~12年,中国台湾是5~6年。“我们大陆的房地产业也有周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期,每一个发展期都是七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增长、两年低落。”他认为,现在房地产业从2006年开始已经进入到第四个发展期,如果按照正常的周期性发展理论,应该是一直发展到2010年,2011~2012年要注意可能会出些问题,所以眼下,经过调整房地产业还会继续发展。
“虽然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带来的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但今年的调整有利于房地产业回复理性。”孟晓苏举例说,去年土地拍出了天价,上海一块地楼面价达每平方米2万元,最近它旁边一块地只拍出7500元/平方米。“非常不理性的房产公司很难度过这个周期。”
下一个重点是保障性住房
“实际上我们很早就发现中国房价肯定会上涨很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能够住得起房就变得很急迫。”房改初期,孟晓苏和建设部的一些官员一起提出了住房保障体系的想法,不光有商品房,而且有政策性的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可惜,当时大家忙着抓住房商品化,却忽略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经济适用房规模越来越小,廉租房几乎没有。”这种情况造成了弱势群体的不满,而后迁怒于房地产企业。
《国六条》强调要加强廉租房建设,廉租房建设不能片面解释为小户型。“小户型能够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不能够。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低价房。”孟晓苏说,北京五环之内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1.4万元,这样,就算把房子切成60平方米、80平方米的小户型,中低收入家庭仍然买不起住房。
“政府不要管汤臣一品每平方米卖到12万元,管它干什么?政府应该管的是猪肉和白菜涨价,鲍鱼和鱼翅涨价有什么关系?普通老百姓需要的就是猪肉、白菜。”政府应该主要出面管理保障性住房。在中国香港、在新加坡,企业和政府对这一块都很顾及。在中国大陆下一个房产发展周期中,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和回归应该是重点。
地产金融亟待创新
1996年,我国开始发展住房抵押贷款。“我们当时还没有住房抵押贷款,后来,国务院发出文件,银行普遍不接受,他们说国有企业借钱都不还,老百姓借钱怎么会还呢?”其实中国人普遍都有置房置地的传统思想,非常珍惜自己的房屋产权,不会因为不还钱而丢掉自己的房子。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还款最好的群体是华人。如今住房抵押贷款增长十分迅猛,占金融机构整个贷款的三分之一左右。就拿建行来说,贷出一万亿住房抵押贷款,也只有1%左右的不良率。
“那是一次很大的创新,现在到了再次进行地产金融创新的时候了。”孟晓苏说,目前很多退休老人都有了房子,但是他们是“住房富人、货币穷人”。在欧洲、美国,有一种“反向贷款”的金融产品很流行,即62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照房产价值和人的平均寿命计算出每个月给老人多少钱。等老人去世了,保险公司要把房子收回。这叫做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
如果出现这种产品,中年人会放心花钱,不必攒钱防老。孟晓苏分析,现在老人想把房子留给孩子,但是很多年轻人观念变了——现在的年轻人认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