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文理分科”,当砍当留?
· 先改教育体制
· 各种方案都试试
· 不改不行了
· ■网言网语
· 不差钱,差点娱乐精神
· “刚性需求”有多“刚”?
· “支持政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差钱,差点娱乐精神
  ■刘雪松

  

  春晚继续成为时下热词。据说小品《不差钱》还是会拿大奖。这到底是网上早先传播的所谓“获奖名单”起了监督效果,还是央视想真实体现观众民意的结果,我们现在都不能枉作猜想。但昨天,一番标新立异的批评之声,倒让我不禁哑然。

  有报道说,曾担任过央视春晚总撰稿、总策划职务的剧作家魏明伦,对《不差钱》有一番高论,称其完全是一个非常荒诞的小品,“情节太儿戏不真实”,“道德指向有问题”,“差道德,至少小沈阳扮演的服务员就毫无道德”。

  过年前,有一位大学教授发表惊人观点:歌曲《常回家看看》有性别歧视,那些洗洗筷子刷刷碗、捶捶后背揉揉肩的唱词,是“唯小人和女人难养观念的现代版,麻痹了社会”。

  魏明伦与这位教授审视艺术的目光,如出一辙。效果也惊人地相似:原作者听到批评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都没想到过。

  双方都能从艺术理论辞典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依据,这注定是一场无休无止的口水仗。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却看到围绕《不差钱》的争论中的一种缺失:娱乐精神。很多年来人们提起春晚就骂娘,我看与节目的筛选者心目中牢不可摧的“主题思想”标准不无关系,生怕文艺节目不突出思想觉悟的主题,观众的思想品质就会变质。所以很多年来一些春晚节目,不是娱乐而是在愚乐观众。

  在小品《不差钱》里,似乎找不到什么高而大的思想主题,但我们也没本事像有些批评家一样,能看出其中教唆人们做坏事的道德问题。看来,批评家要么戴了有色的眼镜,要么把观众的鉴赏能力看得太低了。批评家眼里,小沈阳演的服务员,戏里拿人家100块的小费,这样的做法,会把全国人民给带坏了。

  按照这样的艺术标准,我们大年三十的春晚,就该搬张小凳子,拿个纸笔,恭恭敬敬地坐着。那是一堂政治课,思想教育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0 不差钱,差点娱乐精神 2009-2-8 钱江晚报a00102009-02-08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