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小张是中文系大四的一名学生,沉稳朴实,成绩也非常突出,尤其在写作方面。每年临近毕业,都有杂志社、新闻机构来学校面试,今年小张即将毕业,很幸运地成为学校推荐的对象。
面试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命题散文,并现场朗读。最后依据散文和朗读两项成绩决定是否录用。面试时,小张的散文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他顺利通过第一关,可是等到上场朗读的时候却不见了他的踪影。平时认真负责的小张,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时刻不见了?出了问题呢?他去了哪里?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问题就出在小张一直都有的一个毛病——怯场!
对话:
问:朗读时为什么逃跑了?
小张:因为紧张,一遇到人多的场面,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紧张。这次也一样,散文写好后我就躲出去了,一个人在操场上。
问:会紧张到什么程度?
小张:如果真的上场去朗读,我恐怕会变成结巴。虽然文章是自己写的,但朗读起来会觉得都是不认识的字。
问:这种紧张事先会不会有反应?
小张:如果是事先知道要参加活动,前一天晚上一定睡不着。总是在想第二天是什么场面,自己该怎么做。然后就会不睡觉把第二天要说的话,一遍一遍默念。
问:你认为自己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吗?
小张:应该是的,甚至有人说我非常追求完美。
点评:
追求完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往往顾此失彼。如果是刻意追求完美就容易导致怯场或者临阵紧张,直接表现为“不说话”或者“不敢说话”。这种心理因素的诱因就是自我信心的丢失,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没信心。
建议:
每个人都会有当众紧张或者怯场的情绪,改善这样的心理障碍,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战胜自我。当紧张或者胆怯的心理出现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逃避退缩,而是要积极地挑战自我。从小的尝试开始,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回丢失的自信,进而确立大的方向。这样就会随着不断的成功,坚定自己的信心,彻底改变紧张或者胆怯的情绪。
本报通讯员 李柘樵
本报记者 张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