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科教·中考
3  4  
PDF 版
· 资深班主任当大厨
秘制“三明治”升学方案
· 一次失利不算什么
路越走越宽
· 昨天,13153名学生为心仪高中拼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次失利不算什么
路越走越宽

  复读一年

  考上优质高中

  看着学弟学妹们走进中考考场,在杭城某所优质高中读高一的沈童(化名)有些感慨:我的经历比他们复杂,中考我参加了两次。

  沈童初三时曾有资格保送到一所优高,但他当时心气高,觉得凭自己的实力,能考得更好。可惜中考没发挥好,差一点只能去职高了。他不甘心,和家长一商量,决定再读一年。沈童这种情况,班主任周老师最清楚,“他就是心浮气躁,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肯定会考好,结果出了岔子。语文是他的强项,作文没写完,只考了88分,他起码应考到100分以上。”周老师说,读第二个初三时,沈童调整了心态,心也静了下来。

  周老师已教了好几个学生,初三读了两年。在周老师看来,有些孩子很聪明,但心思不在学习上,第一年中考没有紧迫感,“等他们看到原来比自己差的同学,中考比他们考得好,心里不甘心了。这样的学生,只要自己想要了,再读一年还是蛮有希望的。”

  记者感言:中考生复读,对有基础,醒悟过来的学生比较适合。在杭州再读一年初三,必须是杭州户口,需要有初中愿意让你在学校续读,没有学籍,第二年中考,只能以个别生的名义参加。

  别把孩子看死了

  自信的她考上海外硕士

  再过一个星期,女儿宋丽(化名)就要从澳大利亚回来了,当妈妈的心中百感交集:当年中考分数出来后,我已经快承认失败了,担心女儿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没想到,明年她就能从澳大利亚读完硕士毕业了!

  妈妈说,她现在仍清晰记得,2002年中考是女儿的一次滑铁卢,分数就那么点,进优质高中根本没戏。“她小学里成绩很好,初中读了一所民办学校,班主任经常换,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分数不好,做生意的父母决定,把孩子送到杭州西子实验学校,“现在看来,当初这个决定是多么重要,女儿在那里重新找回了自信!”妈妈说,第二个学期,班主任让她当班长,又当团支书,很信任她,说她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原来宋丽的数学不好,班主任是教数学的,她的数学一下子就上去了。

  “高中三年太关键了,找回了自信,女儿的学习劲头也上来了,成绩慢慢上去了。”高考后,宋丽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专业,几乎年年获一等、二等奖学金,“毕业那年,她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大学里,宋丽自己申请了澳大利亚某所大学读研究生,成功了!“在国外很辛苦,她也很努力,每天很早起来读英语,过英语关;在国内什么事都不干,现在勤工俭学,还学会烧饭做菜。”说起这些,当妈的很骄傲。

  记者感言:中考失利不怕,怕就怕把孩子看死了!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次中考失利不算什么,只要在高中能重新找回自信,路是越走越宽的。

  兴趣爱好是另一片天

  拾起画笔进大学

  杭州东方中学毕业生何易,如今已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想当年也是一块地道的“三明治”。

  这位大二学生回忆说:“当初我的成绩并不好,总觉得读书很枯燥,被许多抽象的概念搞得心烦意乱,面对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也一直排在后面,当时感到前途渺茫,不知道以后路该怎么走……”

  进了高中后,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何易重新拿起画笔,准备考美术类专业。他说:“我每天都勤奋练习,坚持着自己定下的绘画计划,我咬着牙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每天下课我和同学都会谈论自己在绘画上的所得交流心得,大家一起进步。终于我取得了令自己欣喜若狂的好成绩,在2008年省美术专业统考中,获得了90分(满分100分),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也走出了中考的阴霾。”

  记者感言:许多孩子为了中考放弃兴趣爱好,一到初三,歌声、琴声、画笔就统统消失在他们的世界里,却不曾想到曾经的爱好也能为自己打造另一片蓝天。

  从全市排名9300

  到理科小超人

  中考377分,强项科目发挥失常,只得五六十分,第一志愿落选,第二志愿落选,全市排名9300名之后……两年前的胡栋伟是失意的。虽然一直是个阳光男孩,但他第一次为将来的出路担心。在所有意向学校都没被录取的情况下,胡栋伟的父母为孩子选择了杭州求是高中。他的中考成绩在这所民办中学年级排130名,让他没有理由挑剔。

  转折发生在那年开学后,胡栋伟发现学校管理很严,更重要的是跟他同一批的新高一里竟然有不少也是中考遭遇“滑铁卢”的同学,他一下子找到了同类相惜的感觉。

  他保持了自己在初中时学理科套路,主要的攻略就是吃透书本和做习题。他的发散思维很强悍,进入理科班后更是优势明显,年级排名跻身前五。时间一长,普通测试的题目已经不在胡栋伟的话下。很快,高中一年级的他便成了全校理科竞赛的生力军。

  高一,校数学竞赛第二,物理竞赛第三,而到了高二,胡栋伟在收获高二校化学竞赛第一名后,被学校选拔到市里参加了市级化学竞赛。

  记者感言:有潜力就不会被一时失利打倒。 孩子的可塑性是无穷的,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要对他们有信心。

  本报通讯员 章咪佳

  本报记者 梁建伟 沈蒙和

  袁春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中考 A0012 一次失利不算什么
路越走越宽
2009-6-14 48257178002CE175482575D40031C795[A1-王慧华≈B1-王慧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