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时评
3  4  
PDF 版
· 论文测谎,测出又怎样
· 副部长的手术刀
· “钱”来贺喜
· 只见车,不见人
· 总体是好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论文测谎,测出又怎样
  据6月13日《工人日报》报道,今年部分高校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高校毕业生进入最后的答辩期,这种论文“测谎仪”在新疆、武汉、上海等一些高校的实际使用,引来不小的震动。然而,有矛就有盾,针对“测谎仪”,一种帮助学生检测论文是否过关的“生意”已经悄然开张。对即将走上社会的莘莘学子用上了“测谎仪”,心里多少感到有点悲哀。这从一个侧面,让人们看到高校学术不正之风之盛。

  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诚信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还没走上社会,就学会了弄虚作假,这样的人如何去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我顶高校学术打假,但要反思学生们为什么会造假,只有找准病根,才能箭射靶心。现在不少高校想通过论文测谎仪来遏制学术不正之风,是自欺欺人的谎话。论文测谎仪既然有人发明出来,就会有人试图破解它。据报道说,有人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该系统。有学生提出了反“反剽窃”的“杀手锏”:将论文由文字格式转为图片格式。由此可见,依靠“测谎仪”最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抄袭折射的是诚信问题。我们不能被动地被引入一种技术怪圈:有论文抄袭者,于是有了“反论文抄袭软件”,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又有了“反‘反论文抄袭软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样的技术斗法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我们要跳出“三界”,去关注失信的根子在哪里?有学生说,临近毕业,就业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时间去认真撰写论文;有老师说,论文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不贴近,大而空,学生下手操作难。这些说法在理,但没触及到问题实质。屡屡发生在老师身上的学术不端事件,对学生们起到了很坏的榜样作用。老师为了经费和职称可以抄袭,学生为了学位和证书咋就不可以呢?学术生态失范,才是我们当前要警惕的大问题。

  有失范就要防范。在国外大学,学生平常的作业和论文如果是抄的,一经发现,就作退学处理。学术讲的是良心。在我们国内大学可不可推行?我认为可以,但前提得先从为人师表的老师开始。否则,有失公平。

  一切技术只能跟着人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更多还要靠“人力”。技术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负面影响往往大于它的正面作用。“针对大学生,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与学术道德意识,这也是杜绝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以同样不诚信的手段获取利益的预防教育。”这是此技术发明者的一句话,他同样揭示了“人”是核心、“德”是根本这个道理。

  ■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论文测谎,测出又怎样 2009-6-14 钱江晚报a00162009-06-14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