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10版:杭州新闻

文章导航

有20多年党龄的他在党的生日这天捐干细胞 儿子从国外赶回来支持——

“老爸,我好崇拜你!”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王芳  

  本报通讯员 于伟 文/摄

  

  

  昨天晚上7点,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一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就等着今天一早等医生采集干细胞了。在七一党的生日这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位老党员觉得比较巧,“我是在6年前,2004年的5月,在一次路过武林路省血液中心时,与好友一起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现在总算有缘捐成功了。”据悉,他的干细胞救助的是一位刚生下孩子的白血病妈妈,年仅25岁。  

  这位老党员一定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但记者了解到他是我省一位机关干部,是年纪最大的捐献者。记者问他捐干细胞的动力来自哪里?他给记者讲了这么一幕:“我前天在血液科护士站办手续入院采集干细胞,几位病号家属听说病房里来了个供者捐献干细胞,都跑来护士站,我和刚从国外回来过暑假的儿子穿着同款T恤,上有可爱的飞机图案,其中一个妈妈开玩笑:你们是开飞机的吗?大家笑了。接着她红着眼圈说,谢谢你来捐干细胞,看到你捐给人家,我的儿子也有希望了!”

  原来,这位妈妈有个19岁的儿子,读书成绩很好,却在3月份查出白血病,正在苦苦等待中华骨髓库中的配型结果。在那一层病房,等待配型的有40多个白血病人。

  这一幕让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的朱春美部长也掉下眼泪,她知道苦苦等待配型移植的患者,在排长队。 

  目前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几百分之一到万之一,捐献者和患者要初配成功几率很小。去年11月,这位老党员接到电话,告知他初配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他立即答应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可以用自己的一点点奉献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感觉很幸运。”

  我省去年12月31日成立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目前已经有26500名捐献者入库。然而,现有的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还远远不能满足血液病患者的需求,迫切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捐献者队伍行列。

  配型成功的消息也让老党员的家人非常激动,远在国外读书的儿子特地赶回来,支持自己的父亲:“老爸,我好崇拜你!”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这位老党员的受捐对象,就住在同城的另一家医院。这是位25岁的妈妈,刚刚去年8月生了女儿,在女儿只有3个月时,正在哺乳的她发烧、皮肤出血、牙龈疼痛,很快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管医生陈均法副主任医师说:“从去年至今,一直采用巩固化疗治疗,化疗使病情得到缓解,可由于年纪轻,得的白血病类型又不太好,最终只能做移植。”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 h0010 “老爸,我好崇拜你!” 2010-07-01 nw.D1000FFN_20100701_2-h0010 2 2010年07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