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卞点点
卜 卜
(一)
五月的一天,接到卞毓方先生的电话,在萧山举办他散文作品研讨会。我受邀恭逢其盛,听到中国作协、《十月》杂志、《文学报》等单位领导相继的发言,毫不吝惜对他的赞美言辞,使我不得不对这位三十年的老相识刮目相看了。
他今年66周岁,北大东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在媒体退休,如今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长、北大客座教授、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这些职位还可以干上好几年。
他赠我以新作,我就拼命地读了起来。
(二)
如今常听人说,一入文坛便无足观,说的是不少文人心思没花在写作上,拼命朝官场里挤,于是出不来好作品了。卞毓方的同学中有身居党政核心层的、师长中有高标独秀的,换了别人这是多么值得自己去开掘的资源,不知要如何去勤快地走动了。可是他却木雕一般不为所动,恰恰有的官员反而请他“笔下留情”。他太钟情于文字,特别是散文之作,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奇峰兀立。他近作中写了22位人物,全是他心目中的大人物,你看:毛泽东、胡耀邦、陈独秀、鲁迅兄弟、蔡元培、马寅初、胡乔木、季羡林、钱钟书、柏杨、李敖,古人中的蔡伦、文天祥、郑成功、郑和、张骞……他把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一一道来,不时夹有幽默乃至调侃,文中又出现突起的异峰,而在严丝合缝、水乳交融的文与事之中,又渗透了思辨的结晶,曲折而不晦涩,通顺又波澜不断,令你共鸣,折服,快感,拍案叫绝。
这显然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功夫。
(三)
有卞毓方的散文在前,我以为有五类写手,即没有丰厚历史功底的、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缺乏幽默才能的、太富有心计的、没有满腹才情的,要琢磨散文该继续写下去还是得停一停了。卞毓方精日语、熟文学,通史学、哲学、书画,傲世独立,有一股超越红尘、鄙弃世俗、长歌当啸的风骨。
以上随想如果说是“热捧”,对他已经油盐难入了,我相信他是有这样的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