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

谁来管管公交广告的“碳排放”

  付瑞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你的大脑需要多少的内存?答案是无限大。一大早,在诈骗短信的一声鸡叫中醒来,踏上公交,一路伴随着“爱娃爱娃”,饱受“声色之苦”的旅程到了终点,打开单位电脑,一个楼盘性感广告跳了出来:我要高巢!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电视,“龙根胶囊”又等着您。

  亚运将至,广州市民抱怨也升级,“公交车的车身广告一时黄色一时又是绿色,一时是卖卫生巾广告一时又是卖饮料广告,整条路上花花绿绿的,看得我们好辛苦啊!”眼神差一点的老年人还因此搭错车。许多市民投诉称,路面上的公交车车身广告已成为一道“流动的城市伤疤”。

  公交“广告病”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惹来市民诸多抱怨。有媒体戏称,低俗广告和公交车堪称“黄金搭档”。原先,牛皮癣只是流于街头小广告,近来却攻车拔寨,大有招摇过市、横行霸道之势。两会期间,诸多代表委员看不过去,质问,为何公交广告“下半身”泛滥?

  公交公司一般挺理直气壮,不是我们太低俗,车身上的“好色之涂”,根子还是公众有太多“好色之徒”。譬如“爱我就来泡我”只是则浴缸广告,是看的人想歪了。这样的擦边球的确也让监管难以祭起法律大棒,毕竟我国广告法规缺乏诸如美国户外广告的如下规定:第一、广告不能对行人和司机造成干扰;第二、要保护和改进城市的面貌。

  可是“公共空间”被污染必须有人要负责。如果仍然如有关官员的解释,“只要省卫生厅审批了,基本上就可以制作和发布,工商行政管理局只是‘加盖一个章’”。那么,公交总有一天会“厕所化”,窗口行业看到的不是风景。

  研究表明,肮脏的空气将会导致罪恶,城市建公园,氧气将会培养美德,相反,平民会被周围不良的环境所教化,趋于病态。相类似,如果在公交车这样一个逼仄、空气质量差的空间,市民还要忍受精神的污染,压力何以排解?心理又何以能净化?

  流行世界的“城市美化运动”把城市看做一个整体,广告设计不能污染城市公共空间,如果个别人赚取了眼球经济,大部分普通市民每天被骚扰、受折磨,这也是政绩的疮疤。


钱江晚报 时评 a0016 谁来管管公交广告的“碳排放” 2010-07-05 nw.D1000FFN_20100705_4-a0016 2 2010年07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