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6版:宁波城事·甬现

文章导航

宁波大学7名学生暑期赴四川沐川支教 临行之前,他们想为那里的孩子捎去一些礼物

笔和作业本,沐川的孩子很需要

如果您愿意帮助他们,请拨打本报热线87917666

  7月,各大高校学子开始打点行装,度过每年一度的暑假。在宁波大学,7名大学生也在忙着整理行李。他们不是赶着回家,他们的目的地远在2500公里以外——四川省沐川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

  在那里,他们将进行为期1—2个月的支教行动,并和当地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一起,建立一个“帮扶助学平台”。

  从2003年开始,每年夏天,宁波各高校都有大学生前往沐川支教,累计人数有50多人……

  学的知识,要和孩子分享

  邓美玲,宁波大学大二的学生,来自内蒙古的一个小县城。

  邓美玲说,她的家境不好,靠做家教补贴生活。暑假前,她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包吃包住,一个月3000元。“两个月,我就能赚出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她已经打点好行囊。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她收到了同学转发给她的一封邮件。那是某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照片,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破旧的篮球架下、在泥泞的山路间,学习、玩耍、奔跑……

  这些照片深深地打动了她。邓美玲最终放弃了家教的工作,选择前往沐川县支教。

  “我想,那里的孩子更渴望知识,我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与他们分享。”邓美玲说。

  那里的孩子急需文具

  200元就是一月生活费

  “走之前,我们想为那里的孩子带一些礼物。”李雅星,宁波大学大二学生,是这支7人小队的队长。他说,除了知识,那里的孩子也需要物质。笔、教材、书籍、笔记本、作业本……这些城里孩子眼中很普通的东西,在沐川却很紧缺。如果可以,他们还想找到好心人,给孩子的生活一点帮助——200元,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

  只是,这个愿望想实现,并不容易。7个大学生联系社区、企业,找老师帮忙,收获并不大。

  昨天,李雅星说,虽然很困难,但是他们不会放弃。

  山里的孩子都有小小梦想

  昨天,记者联系了沐川县团委。副书记赵涛说,在沐川县,每年会有20多名来自全国的志愿者,有些人干了一年两年走了,有些人选择在这里定居。

  “我们很欢迎来自宁波的大学生,虽然我们这里条件不好,但是他们来的时候,我们会尽力协助他们,一起为这里的孩子出一份力。”赵涛承诺。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正在沐川当地的一名志愿者,叫熊伟,来沐川已经有两年了。他收集了近百名贫困学生的资料,记者与其中几人取得了联系,问问他们的小小心愿:

  郭双,初二学生,父母离异,父亲一只眼睛失明,一只手残疾,无法工作;连衣服也只能由邻居提供。成绩突出,尤其是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心愿:想得到一台英语学习机。

  黄英,初三学生,被亲生父母抛弃后由养父收养,养父体弱多病,拿出生活和学习费用非常困难。

  心愿:面临中考的她很想得到一套中考教材辅导书。

  雷青树,刚刚参加完高考,分数高出重点线50多分。家境贫寒,家中还有一个今年刚刚考上高中的弟弟。

  心愿:带着弟弟去一趟世博园。

  各位读者,如果您愿意给沐川的孩子提供一些文具,比如纸笔、作业本、书包、课外书籍等,或者愿意提供一个孩子每月200元生活费,请拨打本报热线87917666,让我们的志愿者把您的爱心及时传递到孩子的手中。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甬现 n0006 笔和作业本,沐川的孩子很需要 2010-07-15 nw.D1000FFN_20100715_3-n0006 2 2010年07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