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科教·专题

文章导航

这是一部关于“大三线”的电影,但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这段历史

王小帅携新作《闯入者》
出席浙大青年电影节开幕式

  昨日,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携新片《闯入者》“闯入”第三届浙江大学青年电影节开幕式。浙大学子有幸在电影上映前先睹为快。

  《闯入者》是王小帅“自传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将于4月30日在全国公映。目前,该片已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和最佳音效三项提名。

  本次电影节以"新浪潮"为主题,学生将有机会欣赏到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佳作。王小帅在开幕式致词时表示很羡慕如今的大学生。他回忆,在自己80年代的大学时期,只有在北京电影资料馆才有机会看到几部新浪潮电影。

  此外,电影节还设置了“八五后鲜浪潮”单元,将展映一群85后年轻电影创作者的作品,他们有些是科班出身,有些则是“野路子”导演。

  这是一段

  被长期忽视的历史

  王小帅称自己也是一个闯入异乡的人。出身在上海,两个月后便随母亲的工厂迁到贵阳;成长在贵阳,13年后又到武汉待了两年;学于北京,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福建电影制片厂……他一次次闯入他乡,以至于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里人。

  他还在现场把困惑他的这个问题抛给了浙大的学生,一位男生历数了导演生平待过的几个地方后,以“您是中国人”这个答案,得到了王小帅的认同。

  《闯入者》以“大三线”为背景,离开贵阳多年的知青老邓(吕中饰),生活中突然出现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家中不时响起沉默来电,屡次“碰遇”似曾相识少年,小区里发生谋杀悬案……为了寻找答案,老邓重游大三线旧厂址,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包裹在悬疑、惊悚、犯罪外壳里的,是王小帅一直以来的历史思考和人文情怀。

  片中老邓和王小帅共同经历过的,是一段被长期忽视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周边形势严峻。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所谓大三线,是中国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岭的广大地区。

  于是,城里大批的有志青年,随着重要工业项目迁移到了大三线。王小帅一家从上海迁至贵阳,正是响应大三线的号召。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甚至是95后,对于他们来说,“大三线”只是老一辈人历史深处的记忆。在看片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浙大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这段历史。

  用电影的方式

  对年轻人产生影响

  王小帅承认,让年轻的大学生主动地去关心历史,确实是强人所难。他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因为一般来说,年轻人只会对未来充满好奇和热情,而认为历史是非常古老和遥远的东西。

  “但是年轻人不关心,我们是不是就该放弃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掌握摄影机的人,王小帅希望通过电影这种方式,对年轻人和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与过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与过去彻底决裂是不可能的。

  但电影的作用毕竟有限,“如果社会上欠缺的话,高校应该有很富裕的环境,让年轻人能沉浸在里面。接受不管是美学上的,还是历史上的教育。”

  同为第六代导演,娄烨以及已去世的路学长等都是王小帅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的大学同学。但王小帅自曝,他和大学同学聚得并不多,倒是和贵阳的小学同学一直保持来往。这也和他的三线经历有关。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科教·专题 a0015 王小帅携新作《闯入者》
出席浙大青年电影节开幕式
2015-04-29 3865478 2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