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5版:全民阅读·晚潮

文章导航

《少帅》,是否“张爱玲”

  张爱玲的《少帅》,读第二遍时才觉得顺畅些,原因是读了《“少帅”别册》。

  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我猜想不是所有张迷(更何况张迷几乎都是女性)都十分了解。对于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少帅》的介绍纷乱且漫不经心,这也是造成阅读困惑的主要原因。如此看来,《别册》的存在的确必不可少。可是一本小说需要另加《别册》来说明,或是此书一直在美国未能被出版的主要原因吧。

  书是用英文写就的,在张爱玲过世十五年之后,由郑远涛译成中文。能看得出译者在努力模仿张爱玲的一贯口吻,可是他毕竟不是她。这本小说大约是最不像张爱玲小说的张爱玲小说,翻译的文本自然失了张汉语写作的精美与讥诮。张生前若是能用中文再写一遍,怕是会好看许多。

  张爱玲在美国文坛一直“水土不服”,所以,她意欲效仿《洛丽塔》,把周四小姐(原型赵一荻)和少帅交往的年龄提前到了13虚岁。只是,把那些与少帅之间关于时局、战况等等复杂的话题,加于一个12足岁的深宅大院里与姨娘为伴的女孩子的身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况且,一个12岁的孩子和一个22岁的青年之间怕是不太可能有那么顺畅的交流吧?

  这部小说当然是以少帅与周四小姐的爱情为主线展开的,其间交织了时局之变。张爱玲更多地是站在周四小姐的视觉角度上交代一个个场景,而他们的爱情里影影绰绰地晃动着九莉和邵之雍的影子。张爱玲用自己的爱情在写周四小姐的爱情,似乎太过于偏隘了些。周四小姐因为少帅对她的情有独钟而显得被动而勇敢,以她的聪明和好运在17岁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这大概是张爱玲对她自己17岁时的窘境在心理上的逆袭。其实我们都知道,赵四小姐是被父亲驱逐出门的,到了夫家一直以秘书身份存在。即使少帅的原配去了美国也一直不肯离婚成全赵四的名分,直到几十年后宋美龄出面调停,赵四才当了年老的新娘。所以,赵四的性格中应当有别于九莉的坚韧、果敢和聪慧。

  我想我应该客观地说一句,《少帅》作为作者过世后所出的书,是完全脱离了作者控制的作品。我想,张爱玲生前怕是几乎都已经把它忘了吧?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晚潮 b0005 《少帅》,是否“张爱玲” 2015-11-29 4085722 2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