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神外女医生
为顶级杂志设计封面插图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朱吟心 她是谁|朱吟心 浙大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医生 她的另一面|医学插画师 她说|如果有假期,我最想带着相机去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都想去看看。 |
开挂的神外女医生
为顶级杂志设计封面插图
朱吟心的电脑里装得最多的是制图软件。大脑、心脏、血管、神经,这些人体组织,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
85后朱吟心从小就喜欢画画,高考前还曾想考美术院校,但是最终却选择学了医。“我真正再拿起画笔,是一年前,当时看到一位很厉害的医学插画师,他画的肉把自家的猫都骗了,我就想把以前的技能再捡起来。”
医生的工作很忙,手术、查房、门诊、值班……朱吟心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她为此还报了专门的线上医学插画培训课程。这一年多的时间,朱吟心大概创造了五六十幅作品。
朱吟心曾绘制过一幅关于脑垂体瘤手术的插画:大脑哪个部位长了肿瘤;如何经过鼻腔去做脑子的手术;怎么切除肿瘤。“患者和家属其实对手术过程是很茫然的,也想不通我们说的通过鼻腔完成手术到底是什么。”朱吟心说,术前谈话时,医生要么是对着片子口头解释,要么是用一些教科书式的平面图简要介绍,“讲了半天,家属来了句我又不懂的,医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那会儿就感觉有点挫败。而医学插画可以让他们即使对复杂手术,都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朱吟心觉得这是科普类医学插画最大的意义。但画这样的插画并不容易。“医学插画师不同于普通插画师,既要有医学知识,还要有绘画基础。平时大众看到的器官组织不是标本就是局部照片,但这些和活体组织还是有差别的。”
对学医的朱吟心来说,最难的是画画。“要画出立体感、写实性强,需要不断地琢磨和尝试。”一幅看起来生动清晰的医学插画,背后消耗的都是时间和精力。
朱吟心的手机里保存了很多张自己练习的插画。“这个心脏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坎。琢磨了一个星期,没有一点头绪,怎么都下不了手,吃饭、睡觉都在想,然后有一天睡醒,突然就有了思绪。这是我唯一一次迟交作业。”
前段时间,朱吟心收获了自己作为“医学插画师”的一份特殊荣誉:为Nature旗下新刊物STTT设计了封面插图。“封面文章是我们院长蔡秀军团队关于晚期肝癌靶向药治疗的一项研究,我不但画了文章内的机制图,还绘制了杂志封面图。”正常的细胞、癌变后的细胞、用药后的细胞……用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呈现,将复杂的药物作用机制,用直观图示做简单呈现。朱吟心有些激动:这算是她作为医学插画师的一个小小成就。
本报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