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6版:全民阅读·晚潮

松阳的美好事物

  说起来真是难为情,跟着浙江作协组织的采风团去松阳前,我竟不知道浙江有一个叫松阳的地方。

  这个最多雨的秋天,反正在杭州呆着也是在忧郁的光线中发霉,不如去松阳,一个我未知的地方。不远不近,去淋一场不一样的雨吧。

  诗人庞培,从无锡辗转至杭州,三次下松阳,松阳似乎是一个值得诗人反复吟诵的地方。途中,庞培给我一本诗集,就叫《途中》,“我想住到一棵树的寺庙里去/住到声音斑驳的大树冠/那里我的睡眠会像风一样”……睡眠像风一样的地方,会是松阳吗?

  在松阳,与秋叶一般黄的黄泥墙古村落相遇。这一村,那一村,这一姓,那一姓。山道弯弯,浅溪深涧,火红的柿子树上挂满柿子,也无人摘。香樟树古老得已经成了树精,在村庄道口充当守护者。杨家祠堂闭门肃穆,里面还停着多少老者的灵柩?这里已是摄影爱好者和写生者们的汇集之地,可以入画、入镜的内容多不胜数:秒变的雨云,或蓝或灰的山天,下午五点左右的彩霞在飞檐的斜上方,之后彩霞落尽,是冷蓝与青绿。客家人的院落井然有序,百年不变的厅堂严整,依然端出数代光宗耀祖的故事。蓝布衫的老爷爷和粉红罩衣的小孙女在石板天井里玩耍,我们的老作家谢鲁渤也欢快地抱起小女孩,跟那亲爷爷拉家常。这样的小院,可以植下石榴、桂树与兰草吧?

  世代的松阳人也传承着耕与读,从这山乡走出去,一家家的传奇不停止:东家一门几十位教授啊,西家出了好多个医生啊。

  可青壮年都去哪儿了呢?

  两天时间,逛过了松阳的几个古村落,美则美矣,却有点不像真实世界。是因为太静了吧,大白天也没什么声音。这里是鸡和狗们的天堂,几个老妇在院子里劳作,几间院子大门紧锁着,心里猜测,青壮的男人女人,都出门打工去了?

  外来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却未必留得住这里土生土长的乡人。他们的梦想呢,或许已将松阳的村庄当作一个美丽的故乡,过年的时候,这些村庄才会真正“复活”吧。

  但是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各个村落里,零星的民宿已经开门迎客。当晚6点多,我们到了松阳的“798艺术部落”,这里是到松阳的艺术爱好者的大本营了。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们在这里办起了松阳采风的画展。松阳最适宜安居在山水画的卷幅上,满纸墨气水气松林气洇洇。松阳也适宜在人物画中,比如热情招呼我们的798餐厅的中年老板就入了画:他背着个黄书包,眼睛里有些喜悦又世俗的东西,肚子像普通的中国中年男人那样微微突起。

  我在松阳画了一个美好的梦:当越来越多的旅人来到这些独一无二的古村落,住上几日,在这里寻花,吹风,踏雪,望月,写诗,在松阳,同样适宜写作者像蒲松龄那样写当代的《聊斋志异》,写各种穿越、仙侠、魔幻,这是一个可以让人产生稀奇古怪的想象力的地方。当越来越多的人来了,村庄活起来了,外来者是不是也将呼唤那些出门在外的青壮年:快回来吧,跑那么远干什么?这里便是希望。

  松阳的美好事物还有:各种放竹笋的菜。茶。县城的老街。

  一家叫“山中杂记”的书吧,就在老街上。松阳不愧是当过抗战时临时省会所在地的,“山中杂记”本想让客人来喝茶喝咖啡的,那些高雅的书只是副业,当初老板想,大概总有几个爱书人吧?看到了喜欢的书,坐在沙发上翻一翻,再舍不得,就马上买走。出乎书吧主人意外的是,“山中杂记”,因为买书的人多,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店。

  最美的,当然是人了。比如松阳有个叫鲁晓敏的年轻人,是个作家,虽非土生土长,却称自己是松阳人,我们去的那些古村落,鲁晓敏说去过几百次了,可他说着一个个村落的一草一木一瓦,就像诉说自己的爱情。鲁晓敏者,现代松阳的代言人。当一个人如此动情地向你诉说家乡风物,不知为松阳写下多少万字,在各种国家地理杂志、文学期刊和报刊上执拗地诉说着松阳之美的时候,怎么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外来旅人奔向松阳呢?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晚潮 b0006 松阳的美好事物 2015-11-29 钱江晚报2015-11-2900008 2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